百年泥人张

作品中心/非遗

2021-10-12 11:56:46
0 22

  冯骥才说:“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相传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慈禧面前,摆了一列寿礼。开滦矿物局送的纯金雕塑《金八仙》摆在了最前,内务府大臣庆宽的“泥人张”摆在了最后。慈禧前面的看都没看,径直走到最后,拿起“泥人张”即爱不释手,庆宽因此得慈禧宠爱。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自张明山先生创始,历经四代流传,至今已180年历史。第二代张玉亭(1863一1954年)继承父业,善于从动态中表现人物,其作品更多反映劳动人民,讽刺揭露黑暗势力,艺术成就极高。

  张明山、张玉亭的作品曾获巴拿马赛会的金奖,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荣誉奖,并在南洋各地展览会上获得奖状、奖牌20余件。“泥人张”第三代张景祜(1891一1967年)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为彩塑艺术开创了新的途径。如今第五代传人张乃英以及彩塑专业人员的一些优秀作品已为国家收购和博物馆收藏定期陈列,部分作品并选送外国展览。日本芦屋市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于1983年曾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建立了陈列专室,展出作品58件。

天津泥人张彩塑的艺术风格

  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成了独立的体系,达到了形神兼备,令人爱赏不已。郭沫若、赵朴初、吴作人、徐悲鸿等大师都分别题词、著文予以颂扬。

天津泥人张彩塑的工艺特点

  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它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稀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目前“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有两个创作组和一个生产组,在古文化街设有“泥人张”彩塑门市部。工作室还承接了河北省安国药王庙、北京戒台寺、颐和园、天坛、邯郸“黄粱梦”以及天津天后宫和戏剧博物馆等单位的大型彩塑作品的创作和制作任务。

天津泥人张彩塑的传承

  1949年后,人民政府对泥人张彩塑采取了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安排张家几代艺人到文艺创作、教学等部门工作,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长,同时民间彩塑艺术步入大学殿堂,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先后受聘于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先后招收五批学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彩塑艺术专门人才。第四代传人张铭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从此,泥人张彩塑艺术从家庭作坊走向社会。郭沫若曾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20世纪60年代初,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曾两次进京举办泥人张彩塑优秀作品专题展览,当年周恩来总理曾委派邓颖超、陈毅主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会开幕仪式。

  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张明山父子为中国泥塑作品从佛殿神堂步入寻常百姓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我国近代泥塑艺术巨匠。

  徐悲鸿曾赞叹说,“色雅而简,至其比例之精确、骨骼之肯定、与其传神之微妙,据我在北方所见美术作品中,只有历代帝王中宋太祖、太宗之像可比拟之。若在雕刻中,虽杨惠之不足多也。”

  清朝末期,张明山曾被召进宫,捏塑各种古今人物像。张明山不愿长期埋头宫内,专受皇家驱使,最后逃了出来。在上海躲避几年,才返回天津。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一代泥塑大师因感冒而逝,终年八十岁。但他开创的“泥人张”艺术,经后人继承和发扬。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本网转载仅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huanghewenchuang@126.com),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