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林——水墨心境壬寅年系列作品

0 67

项目标签

作者:
孙福林
发布日期:
2022-08-01 17:00:35
本文分类:
本文标签:
↑上方项目标签框内容可点击。请通过作者、本文分类、本文标签后具体选项进入相关细分
版权 ©️黄河文创网,欢迎转发,禁止以黄河文创网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孙福林,河南潢川人,毕业于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师从邬建教授,研习中国山水画及理论研究,现任职于郑州工业学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协中国画与综合材料艺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会员。中原书画院客座教授。河南省职工书画院签约画家。美术作品、论文多次发表在《美术大观》、《美术观察》、《齐鲁艺苑》、《美与时代》、《文艺生活》、《中国书画报》、《大河报》等美术类期刊、报纸上,绘画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展览优秀奖,参加学术邀请展多次,部分绘画作品被专业机构及个人收藏。2017年进修于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林容生导师工作室。2018年进修于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邬建导师工作室。    
         ►名家点评
        负笈求艺多年   文/李玉
       福林君负笈求艺多年,执着于山水,先后跟随邬建、林容生等人入学院艺学,深得其传,用功颇多,在“师古人”中研习笔法,经营位置,琢其风格,磨其气韵,创作上达一定境界,也有独到之处,追随灵感运思挥毫,讲究烟云变化,光影明灭,常入太行、王屋中,“师自然”之法,多绘林间房屋,回溪断崖,峰岚岩岫,取法自然之摹状,时事之景色。画幅无论大小,讲究位置,人物,车马、树石皆谨慎安排,倍加揣摩,使其各得其所。习作之余,常读画论,又喜好静处独思,常在古画研习中获得灵感,四季朝暮景致取法不同,深浅远近明晦有别,笔墨浓淡干湿差异,皴法变化无穷。更由画迹上溯到心迹,习摹画作中“烟云供养”,生命达化之道。福林幼年常以写字静心,自娱,绘画中也常以书法之笔入画,点、曳、斫、拂,“勾戟利剑森森然”。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在都在传递出山水画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内涵。中国山水之美,自不肖言,北宋大幅气势磅礴的山水,南宋充满诗情画意的一角山水,元代蓄满别样胸襟的文人山水......无不传递出气韵生动的永恒之美。山水有灵,自古多文人逸士在山水中安身立命,追述性情,于四季变化中感悟宇宙之妙,万物之灵性,生命之有常。福林从执笔勾勒形态开始,经习摹前贤之作,从“师古人”之法,经由其恩师邬建的言传身教,到今日可挥笔展胸中块垒,认识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对中国画的文人品格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艺海无涯在这山水之间领悟造化,和通达之道。绘画中也常常体现出其追求画意安静而不烦躁,从容而不迫的恬淡之意。
        作为大学教师,福林在习画之余,课业以学生,虽身在喧市,但心有所属,每每闭门展纸,运思挥毫,不知然而得其画,古人云创作要“守其神,专其一”“不滞于手,不凝于心”方才能“之臻妙者”才能做到“境与性合”。也是一种绘画之境界。
      《诗经 小雅》: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无论求艺山水的道路有多么曲折艰难,福林也如同那东征的将领不待拂晓就出发,不留退路。在山水之中,探寻笔墨之干湿浓淡。抒写胸中之逸气。
         ►名家点评
       
 以自然为师,寄情于山水    文/黄真年
          易经有云:“言不尽意,取象譬之。”后世遂以“意象”联成一词,生发出“意境”、“境界”等意,概以表述文学和艺术所能达到的水准。中国绘画也大抵如此。《尔雅》有曰:“画,象也”,言象之所以为画尔。我们今天所谓的书画体制皆为象形绘画的方法或手段。观福林君之画,其气象博大,大貌浑成;其意境深远,意蕴深厚;其生机灵动,生意盎然,皆可从山水、云气、石林等诸景中观悟出来。
         福林君与吾相识甚早,幼时就已相熟,至今已有四十余载。福林君之家族并没有绘画的家学渊源和传统,其绘画技艺的获得一是得自于上天的厚赐,天分使然;二是有赖于福林君始终能够钟情山水,沉醉艺苑,悠然自得,并通过求师学艺,加上潜心绘画,于近几年渐渐崭露头角,成就才名。在才名之外,最令人称羡的,也是世人知之甚少的,乃是福林君的人品道德。福林君常怀赤子之心,对孝敬、友爱、仁慈、谦恭之礼倍加尊崇,给同行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荆浩有云:“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福林君之山水画,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描绘自然物象的外形,而是深入表现自然山水的本体和生命,较好地将“气韵生动”和“观物取象”、“应物象形”结合起来。据史料记载,宋朝山水画巨匠郭熙每到山林泉石之地游览,每当落笔之前,都必须对他的儿子郭思说:“画山水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法度,怎么能够草率地画完呢?”(见《林泉高致》)其“三远”之说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一个总结,强调了山水画的意境,即以有限的“象”来表现无限的“意”,即道法自然。福林君的山水画亦体现了这种“有无相间”“虚实相生”的境界。
         中国绘画的造型手法主要有三大类,即线法、墨法、皴法,中国山水画法概莫能外。三法之中,每一种绘画之法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均很重要。值得欣幸的是,福林君均对三法进行了深入的练习和较为纯熟的运用,其运笔流畅,线条自然,大貌浑成;其墨色丰富,层次分明,浓淡相宜,过渡自然巧妙;其皴法丰富多变,物象的质感得以凸显。其三法的交替运用,技法纯熟,自然山水的形貌真实地呈现于观者的眼前,创作者的情感也一一从中生发出来,令人遐思无限。
         希望福林君在从艺的道路取得更大的成就,衷心地祝愿他绘就更多的精品,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视觉享受。

  ▼水墨心境系列1

  ▼水墨心境系列2


 ▼水墨心境系列3

  ▼水墨心境系列4

  ▼水墨心境系列5

  ▼水墨心境系列6

  ▼水墨心境系列7

  ▼水墨心境系列8

  ▼水墨心境系列9

  ▼水墨心境系列10


 ▼水墨心境系列11

  ▼水墨心境系列12

  ▼水墨心境系列13

  ▼水墨心境系列14

  ▼水墨心境系列15

  ▼水墨心境系列16

  ▼水墨心境系列17

  ▼水墨心境系列18


 ▼水墨心境系列19

  ▼水墨心境系列20

  ▼水墨心境系列21

  ▼水墨心境系列22

  ▼水墨心境系列23

  ​​

      ►水墨心境随感——孙福林

  墨韵的灵动,与水融合,凝结了柔和与刚。墨虽一色,却分五彩,浓处聚墨成堆,淡处清烟缭绕,干处清透苍老,湿处圆润丰茂,黑处厚重古朴,是感悟世界人生的直接体现,是艺术家感悟时即刻的心灵表达。“知白守黑”的“白”,便是画中的神与魂,是气韵流布全画的依托载体。墨的黑与纸的白,恰如虚与实的对比,动与静的对立,洇晕渲染,变化万千。笔墨悠然,妙趣横生。水墨的空灵就像清寂的琴音,在天地间奏响绝美的乐章。画中的景致,亦可领略画者的风采,别有一番滋味。

  “画如其人 ”、“画乃心画”。艺术家在与自然的交流对话中‚手不知笔‚笔不知手‚ 指与物化‚物与心化而获得了独特的 “艺术”表现效果。不仅实现了自然美向艺术美的过渡‚而且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成就他们独立的人格精神‚在艺术美的创造之中‚艺术家实现了迥异于 “治国平天下 ”的另一种人生价值‚他们用自己擅长的笔墨‚用文人画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线条和水墨创造了一个能承载自己心境的载体‚并用此载体把自己的心境表现得淋漓而尽致,只为得一笔墨 、一意境而已 。

  也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览大千万象、世态炎凉,然静心于纸上,遂醉于追寻先贤的笔墨之中而不能自拔,画意无刻意于道而合于道,这是生命本源之所生,艺术是艺术家的心灵写照,是艺术家心灵境界的展现。

  佛曰:“相由心生”,世间万物一切自在,无非是心中之“相”,“相”是万物的实质。艺术家“心”中之“相”,要舍“形”而绘“色”,成就感悟世界人生的“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已的,“象”是艺术家感悟时即刻的性灵表达,即“心”中所生之“相”的境界的瞬间之“象”。所以,我把我所探索的山水绘画称为“水墨心境”,是“生相随心”而产生的“忘形”之后的“得意”,用“无形”的笔墨挥洒表现宏博的“大象”。从传承出发进行创新,在守正基础上大胆出奇,开拓出艺术家当代创新发展的新天地。当前,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绘画艺术都面临一个创新的浪潮,水墨心境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样式,希望通过它促使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涌入当代艺术的国际海洋,推动水墨艺术的当代化与国际化。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本网转载仅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huanghewenchuang@126.com),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