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非遗】河图洛书传说(省级)

0 31

项目标签

作者:
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
发布日期:
2021-08-14 22:42:10
本文分类:
本文标签:
↑上方项目标签框内容可点击。请通过作者、本文分类、本文标签后具体选项进入相关细分
版权 ©️黄河文创网,欢迎转发,禁止以黄河文创网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洛地区的范围,一般是指河南中部以嵩山为中心的郑(州)洛(阳)地区;具体是指北到黄河,南到鲁山、镇平,东到郑州,西到洛阳一带的黄河中下游交汇区的黄土冲积平原。狭义的河洛是指洛阳东巩义市西,伊洛河之间的这一段黄河中下游地带,就是位于巩义市南河渡乡的洛汭。所谓洛汭,它是源自商洛山地蜿蜒于豫西丘陵地的洛河,在巩义市东北神堤村转个大湾与黄河在洛河口交汇处形成的一个大河湾,洛汭为古称,亦称“什谷”“ 洛口”。这个方圆200至300多公里的范围内所孕育的华夏古文化被称之为河洛文化。

       史籍记载中,巩义最早研究河图洛书的是一个叫程本的人。程本,字子华,春秋时人,被孔子称为“天下贤士”,他曾长期隐居在巩县的石臼泉著书立说。他研究“洛书”时说:“二与四抱九而上跻也,六与八蹈一而下沉也。载九而履一,据三而持七,五居中宫数之所由生,一纵一横数之所由成。”程本提出了洛书是一个数的图式,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观点。到了汉代,出现了一批研究“河洛之学”的专家,经过长时期的探讨、解读,“河图”“洛书”乃数字构成的两个图式的观点逐渐明确。南北朝时期甄鸾注《数术记遗》,记载了“河图洛书”的数字排列,“河图”为:“一与六共宗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以两其五行而已。……积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者而为五十有五。此河图之全数,皆夫子之意,而诸儒之说也”;“洛书”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洛书”一般认为是一个古老的幻方,其纵、横、斜各方相加都等于15,而全部数字之和为45,是15的3部,根据“周三径一”的原理,这是一个直径为15的球体在平面上的数字描绘,故《周髀经解》云:“洛书者,圆之象也”。直到宋太平兴国年间,方士陈抟才将“河图,洛书”披露于世。

   “河图洛书”由“·”“。”“——”三种符号组成,其形颇似绳结,当为远古结绳记事的遗迹。“河图洛书”是初民用结绳所示的数字排列而成的占卜图式。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巩义的洛汭地区“图文麓”遗址,位于洛汭的连山之巅。群众俗称“伏羲画卦台”。站在超出河面数十丈的高台之上,可以清楚观赏河洛交汇的壮美景观。夏秋之交,水势暴涨,两水相激回旋,波浪滔天,是“滔滔洪水分割,荡荡怀山襄陵。”波涛无边无际,和云天相接,而黄河、洛河交汇处,清浊回旋,黑白分明。漩涡之后,清浊又并肩东流,这恰似是涵盖万事万物的太极图原形。巩义的研究者认为:洛水和黄河两水暴涨,在洛汭相撞击形成清浊分明的巨大漩涡,原始人受这一景象启迪,从而激发了太极图的构想。丰富神奇的河图洛书传说,是基于这些史料地,在民间口传说的传说,情节生动完整,具有历史、文化、审美诸方面的价值,备受民众喜爱。

  2009年,巩义市、孟津县、洛宁县申报的河图洛书传说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洛阳市申报河图洛书传说列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本网转载仅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huanghewenchuang@126.com),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