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咕咕”是河南省浚县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之所以叫“泥咕咕”,是因为人们用嘴吹这些生态各异的泥塑玩具时,它们都会发出低沉的“咕咕”叫声。据悉,在一千四百年前,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今浚县),为纪念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了下来,流传至今。
制作泥咕咕的主要原料就是当地普通的黄泥,用手捏成各种造型后,再配以颜料着色,于是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成品了,后续有的需要烧制、有的则不需要烧制,其主要精髓体现在逼真可爱的造型上。
“杨玘屯泥咕咕”是当地最响亮的地方品牌,几乎家家都制作泥咕咕。杨玘屯因隋朝瓦岗军的一个将领杨玘的名字而得名。杨玘自小爱鸟,其父便给他捏了能吹响的泥咕咕供他玩耍,父亲的爱举激发了小杨玘自己动手捏泥玩的兴趣。长大之后杨玘投奔瓦岗军,因其英勇善战做了将领,其泥咕咕成了他的进军号令。
正在制作泥咕咕的村民
杨玘屯打起了“中国泥塑第一村的”招牌,杨玘屯泥塑的可贵之处在于以纯手工艺性质保留了古人的原生态艺术。随着手工艺品的市场化,少数艺人开始采用模具进行批量生产。但更多的祖传作坊拒绝模具生产,这些得到真传的后人们,仍坚持用手工做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20世纪杨玘屯的泥塑传人是王兰田,他的泥咕咕和骑士朴素而憨厚,原始而深沉。2009年元宵,王老艺人溘然长世,这对杨玘屯乃至一个国家级的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都是重大损失。令人欣慰的是王老先生在世时把他的手艺传给了众多泥塑爱好者,使该村又涌现了“泥猴张”、“泥人宋”、“脸谱李”、“魂子宋”等多位年轻艺人,其中“泥人宋”和王兰田之子王学锋被河南省文化宣传部门指定为“民间文化传承人”,王老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浚县的王学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村庄宣传标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