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传说在新郑已流传1000多年,历代不断,明清时期盛行。其传播途径一是在新郑及其周边县市的历代文人骚客中流传;二是通过历代文献传播。目前在新郑流传的白居易传说有20多个。
白居易的传说主要反映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他童年时期勤奋好学,胸怀坦荡和立志报国的事迹;二是反映他为官以后的坎坷经历和他嫉恶如仇,关心民生的故事;三是反映他诗歌创作的伟大成就。四是反映他怀念家乡,重游故土的故事。
白居易传说地方特色浓郁,生动朴实,富有中原民间乡土气息,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艺术感染力。其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感人,体现了民间文学的诸多特点。其传说一部分是现时的民间文学爱好者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的白居易的故事改编的。
白居易传说对研究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对研究白居易的艺术生涯及其作品的艺术特点、艺术手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社会、传统文化等的发展轨迹有参考价值。
2011年,白居易传说列入第三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